負債累累的“造車夢”!“白衣騎士”剛跑,恆大汽車又遭退款19億

2024-05-23 15:25:39   來源:好新聞   作者: 墨眠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前痛失了战略投資的恆大汽車,再次傳來“悲慘消息”:退回獎勵補貼19億元!

5月22日晚間,恆大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其附屬公司恆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相關地方政府要求解除投資合作協議,並退回已發放的各項獎勵及補貼合計約19億元。至此,自5月17日宣布停牌、等待刊發內幕消息浮出水面。

此前的5月17日,恆大汽車股價一度大漲70%,此後恆大宣布於聯交所暫停买賣,停牌時,恆大汽車股價漲幅達到53.23%,目前總市值41.21億港元。目前,恆大汽車股份將繼續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雪上加霜!


對此,恆大汽車表示,目前計劃向相關地方行政部門致函協調,以應對可能對其財務和經營產生重大不良影響的補貼歸還問題。此前,恆大汽車已經承受資金壓力,失去战投資金後,資金狀況更加緊張。

2023年8月,恆大汽車與電動汽車公司紐頓集團籤訂協議,紐頓集團計劃以38.9億港元認購恆大汽車股份,並提供6億元人民幣的免息過渡性資金。該交易旨在解決恆大汽車的資金問題,並推進新車型研發及量產,同時开拓海外市場。

當時在外界看來,紐頓集團(NWTN)是連續多年虧損的恆大汽車迎來的“白衣騎士”。這家被稱爲“阿聯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阿聯酋新能源企業,由阿聯酋皇家集團控股。

然而,由於恆大集團未能如期推進債務重組,且在2023年1月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交易暫停,最終在2024年4月未能實現。

事實上,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冷靜期”,同時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徹底退出歷史舞台。一場廣泛席卷新能源及燃油車市場的“價格战”,給恆大汽車及所有身處其中的企業帶來壓力。

截至2023年末,恆大汽車累計虧損超1100億元,其中2023年虧損約120億元。盡管如此,恆大汽車在2023年實現了約13.4億元的收入,同比大幅增加900.04%,主要得益於汽車及零部件銷售額的增長以及物業銷售收入的增加。然而,恆大汽車的資產總額爲348.51億元,負債總額則高達725.43億元,累計虧損及股東虧損分別爲1108.41億元,以及376.93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1.29億元,難以覆蓋巨額債務。

爲了維持運營,恆大汽車正尋求引入战略投資者,並籌措資金。在生產交付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天津工廠暫停生產,部分人員放假。截至2023年末,天津制造基地累計生產下线1700輛恆馳5,交付超過1389輛。恆大汽車表示,將全力以赴引入战略投資者積極籌措資金以維持集團生存及未來的發展計劃。


許家印豪宅“腰斬”出售


恆大集團在面臨財務壓力之際,其創始人許家印的個人資產也受到影響。據香港《明報》報道,許家印曾持有的山頂布力徑10號豪宅中的B屋,經過一年多的放售,最終以約4.7億港元成交,這一價格較一年前估值的8.8億港元大幅下降。

許家印在2010年購入該豪宅,連同C屋和E屋,總市值約25億港元。但在恆大集團出現流動性危機後,這些房產被用作抵押。2022年10月,B屋被抵押給中國建設銀行(亞洲),並於2023年3月被正式接管。C屋和E屋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在危機期間,許家印通過出售個人資產或質押股權等方式,向恆大集團注入了70億元現金,以緩解資金緊張。此外,恆大在香港的辦公大樓“中國恆大中心”也已更名爲“萬通保險中心”,標志着恆大在香港的資產正在逐步剝離。

這一系列資產的出售和更名,不僅反映了恆大集團應對財務困境的舉措,也顯示了其從過去擴張型策略向更加審慎經營的轉變。盡管如此,恆大集團的未來仍充滿挑战和不確定性。



標題:負債累累的“造車夢”!“白衣騎士”剛跑,恆大汽車又遭退款19億

地址:https://www.wellnewss.com/post/63723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導讀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