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潛到人類極限,經歷了什么?

2023-11-14 10:20:20   來源:好新聞   作者: Ellison

原標題:下潛到人類極限,經歷了什么?

第491次推送 | 視頻長度10分鐘

跟隨本期視頻,你下海了。

感覺很酷,

除了……

請看視頻:

以下視頻來源於

冷卻報告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冷卻報告B站私信回復“大圖

    獲取本期下潛流程圖

    ↓誰會真的戴這樣的手表潛水?

    視頻文字版

    或許是出於探索未知,或許是爲了打破現狀,總之,你下海了。感覺很酷,除了進入海水的一瞬間,你开始有點想尿尿。

    -0.5m

    展开全文

    現在,你可以呼吸了。

    你身後背的不是氧氣瓶,而是壓縮空氣瓶,它連接着一組呼吸調節器,和你身上的浮力調整背心,一同構成了水肺系統,讓你可以在水下保持呼吸。保持呼吸也是水肺潛水的第一要義。

    -1m

    如果你什么都不想背,只想帶着一口氣下水,這種潛法叫自由潛水。自由潛聽起來很極限,卻是很多人賴以生存的方式,比如日本的海女、東南亞的巴瑤人。

    這種極限操作並沒有那么遙不可及。作爲一名哺乳動物,當鼻子淹沒在水裏的那一刻,你的潛水反射就被激活了。這是一種刻在基因裏的生理反應,除了會產生尿意,你的外周血管收縮,更多的血液和氧氣會優先供應給心髒和大腦,你的心率开始逐漸下降。

    -3m

    不論是自由潛還是水肺潛,大概在個深度,你明顯感覺到了來自水的壓力,耳朵,开始疼了。

    生物課上大家都學過,耳膜後有一片連接咽喉的空腔,也叫咽鼓管。當外界水壓逐漸高於鼓室壓力,一切的壓強差只能靠厚度僅0.01公分的耳膜來承受。除非你像巴瑤人一樣在童年時刺穿耳膜,否則潛水前最基本的一個訓練就是學會做壓力平衡——捏住鼻子擤一下或是吞咽口水都可以空氣進入咽鼓管,讓耳膜回到平衡位置。

    -10m

    潛到10米時,你身上多了足足一個bar的壓力。很多休闲潛水會把中性浮力點設置在這個區間,中性浮力點是讓自己身體懸浮的一個平衡點,這需要你精巧地調節身上的BCD、配重甚至呼吸,然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上上下下隨波逐流浪費氣體,而是能停在自己想停的位置,專注周圍的風景。

    由於光线充足,這個區域分布着很多珊瑚礁,它們是海洋生物的森林,你可能很難克制自己去摸一摸的衝動,但是忍住,潛水的另一要義就是look, but don’t touch.既是保護脆弱的珊瑚,也是保護脆弱的自己。如果你看到潛水同伴比出這幾個手勢,快跑。

    危險:獅子魚

    危險生物手勢:鯊魚

    危險生物手勢:章魚

    -15m

    隨着水的反射折射,光线越來越暗,波長較長的紅色成爲第一個被吸收的顏色,然後是黃色、綠色,你的世界越來越冷寂。

    -18m

    這裏是取得PADI(國際專業潛水培訓系統)开放水域潛水資質(OW)的潛水員被允許下潛的最深深度。如果你要繼續下潛,還要考取進階證書(AOW),這樣就可以下到30米。

    -30m

    越向下潛,海中的風景越會讓你興奮,但如果你感覺興奮過了頭,小心,你可能遇到“氮醉”。雖然你的氣瓶裏有着和空氣比例相同的氧氣和氮氣,但在水下,高分壓的氮氣,尤其是超過了3bar時,就會被身體過量吸收,它會讓你像喝多了酒一樣,亢奮愉悅、既幸福、又緊張、智商降低、甚至出現幻覺。

    當下潛更深,氧氣的分壓超過1.3bar時,你還會氧中毒,中樞神經被影響,可能會神經抽搐,甚至無法咬合你的調節器。

    -40m

    所以,到這裏,40米成爲了休闲潛水的極限,再往下潛就屬於技術潛水的範疇。技術潛水意味着你要裝備更專業的設備,比如多個氣瓶,你的氣瓶裏也不再是容易氮醉的壓縮空氣,而是比例特別調配的氦氣、氮氣和氧氣的混合物。

    與此同時,當你上升時,也要經歷更多的步驟。如果此時貿然上升,你會像一罐晃過的碳酸飲料,身體無法吸收的氣體迅速溢出,可能產生一系列減壓病。(輕則皮膚關節痛、四肢麻木,重則肺氣腫、肺栓塞、腦栓塞

    爲了避免減壓病,抵達這個深度的潛水員返程必須看好時間,利用手腕上的潛水表進行計時,速度不超過每分鐘18米,並在水深五米處進行三分鐘安全停留。

    -50m

    在這裏,有50米深的海水壓在你身上。在某些古早的科普中,會把這種感覺強描述爲多少個壯漢壓在身上,但因爲你主要也是水做的,其實也沒有那么難受。

    但任何小問題在這裏都會引發致命後果,所以對休闲潛水者仍是危險的禁區,不過這個深度卻是職業潛水員的家常便飯,他們需要穿千斤,引鋼纜,封艙堵漏,測繪除泥,尋物施爆……

    -100m

    恭喜你,到達了曾經人類以爲的潛水極限。前面提到深潛員必須掌握自己下潛的時間,因爲時間攸關性命。計時裝備一度成爲人類向深海進發的障礙。

    50年代,法國海軍蛙人部隊急需一種防水性強、結實耐用、低能見度也能讀時的潛水手表。巧的是,有一個腕表商人也是潛水愛好者,還差點因爲潛太久氧氣用盡釀成事故。於是他們一拍即合。設計出了100米深度防水的機械潛水表。

    這個腕表商是個莎士比亞迷,這款表的命名也受到了戲劇《暴風雨》的啓發,把100米換算成英制單位“噚”大概是50多,於是就有了寶珀五十噚潛水腕表,在1953年初正式投產上市。

    -116m

    回到今天,中國自由潛水的紀錄已經刷新到116米,由王瑾在2023年創造。要到達這個深度,除了閉氣屏息等身體訓練,在下潛過程中還要盡可能排除雜念,減少思緒變化導致的耗氧。增加畢竟到這裏就靠這一口氣了。

    -120m

    這裏的光线已經很弱了,陪你走到這裏的只有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藍色,還有那些在陸上永遠無法見識到的生命奇觀。

    比如這只2米長的腔棘魚。人們以爲它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但1938年又被漁民捕到。它的存在是魚爬上陸地演化的見證,但這種龐然大物卻不那么好見,很多人都追尋着這個活化石的蹤跡。

    其中就有水下攝影師、海洋生物學家勞倫·巴列斯塔,他是拍到活腔棘魚的第一人,從2013年起以“腔棘魚探險研究”的名字,多次展开海洋探險活動。而寶珀看到腔棘魚科考對海洋保護以及生物演化研究的價值,這10年來一直義無反顧地對他鼎力支持。

    從1953到2023正好七十周年,五十噚系列推出三款腕表:分別是限量款腕表5010B、“腔棘魚技術”腕表5019和限量款腕表5901。九月剛發布的ACT 3復刻自MIL-SPEC表款,延用了圓形溼度指示計的功能,一旦變紅就意味溼氣滲入,一眼判斷手表防水狀態。表盒靈感更來自古董相機的防水外殼。

    -136m

    這裏是人類不借助於外界工具,純粹靠自身能力潛入的最深紀錄。

    -200m

    從200米开始,就進入深海區了。這裏沒有光,也沒有植物,只有貨真價實的深海魚們,它們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都很貴。

    ……

    -271m

    一位澳大利亞潛水員曾在2004年在南非的布須曼洞下潛到這個深度,他也創造了一些新的記錄:人類借助循環呼吸器下潛的最深深度和最深洞穴深度……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另一位潛水員的遺體,之後舍命把他打撈了上來。這個潛水員的名字正是戴夫。

    前陣子大火的遊戲《潛水員戴夫》名字相同雖是巧合,但开發者澄清時還是表達了敬意,更多人知道了這個胖胖的潛水員。戴夫在那片像素藍洞中得到了永生。

    -332m

    這裏是水肺潛水的最深記錄。破紀錄的這位潛水員說,他想知道人類下海能潛多深,但搜了一下網上沒有答案,於是他決定親自試試。

    所以如果你也看到了這裏,好消息是你知道了下海潛到人類極限一路上都會經歷什么,潛到這裏大概需要12分鐘。壞消息是,接下來你還需要15個小時才能返回陸地。keep calm and dive on!

    我是本份冷卻報告的調查員,下份見。

    附件:《制作人員名單

    策劃:梁宜欣、孫啓銘

    分鏡:譚傲寒、馬馨

    動畫:馬瓊、高聞亭

    商務執行:於曉濛

    本期視頻轉載自

    以故事話實事,以美學畫科學

    歡迎關注,縱享絲滑



    標題:下潛到人類極限,經歷了什么?

    地址:https://www.wellnewss.com/post/52106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