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集成電路新人“上手”難

2021-12-20 18:00:30   來源:好新聞   作者: Robot

集成電路行業都知道,從“學”到“產”之間有一段“上手期”。在日前舉行的2021中國(上海)集成電路創新峰會上,燧原科技人才和組織發展總監張建超就表示,企業招聘來的畢業生往往需要再經過一年培訓才能“上手”。

一邊是畢業生“上手”難,一邊則是迫在眉睫的人才需求。“今年已有100多家集成電路企業入駐臨港,你算算人才缺口有多大。”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祕書長郭奕武說。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預測,到2022年前後,集成電路人才需求將超70萬人,人才缺口達20萬,2025年缺口更將超過30萬。

集成電路創新,分秒必爭,如何縮短新人“上手期”,成了業內關注的一個共性話題。增加制造課程比例、开啓“項目型碩士”培養方案、推動產業界人才“回流”高校……與會專家的“金點子”層出不窮。

課堂教學跟不上“摩爾定律”

“產”“學”爲何脫節?過於“陳舊”的課本恐怕是原因之一。“有些學科的知識也許五年、十年才更新,但集成電路不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說,這是集成電路的底層邏輯——摩爾定律決定的,容納在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每18個月增加一倍,這意味着教學內容也要飛速更新。

重設計、輕制造也是當下集成電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吳漢明翻看了一些教材發現,90%的教學內容都是設計,但制造也是集成電路產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他舉例說,28納米芯片的工藝流程超過1000道,學生不動手,就不知道晶體管該如何制造、如何連接、如何優化……其中每一步都大有學問。因此,一名成熟的工藝工程師,培養周期起碼需要3-5年。

“集成電路人才缺口大,裝備和制造的人才缺口更大。”上海概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文超呼籲,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增加生產制造方面的授課比例,爲畢業生更快“上手”贏得時機。

碩士畢業交項目、讓產業人才“回流”課堂

爲彌補產業發展缺口,加快集成電路人才培養,上海產學研各方攜手,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據摩爾精英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賴琳暉透露,他們與上海科技大學、上海電力大學等高校籤署了“訂單式”培養協議,由高校、企業、平台三方共同培養,爲企業定向輸送集成電路人才。此外,高校還探索改革評價機制。已有高校推出項目型碩士,學生在大學學習一年後即可到企業實習,畢業時無需提交論文,而是提交項目實踐報告。

“集成電路的人才培養有其自身特點,許多經驗都要在一线不斷的試錯中積累。”郭奕武說,他希望經驗豐富的產業人才退休後,能夠“回流”到課堂上,將他們的經驗親身傳授給學生。想要加快畢業生的“上手”速度,職業培訓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賴琳暉介紹,目前公司已經集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线上培訓體系,未來還將加入更多生產制造部分的內容,這些課程將幫助更多產業新生力量跨過從“學”到“產”的這道坎。



標題:如何破解集成電路新人“上手”難

地址:https://www.wellnewss.com/post/1128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導讀